一直以来,天意微信公众号上刊发种植、养殖业使用EM原露的经验偏多。不少水产养殖户特别是蟹农反映现在是冬闲时间,想更多的看到水产养殖螃蟹这一块的用菌知识,以便来年能更好的运筹其间。在天意推广的20多年里,通过各级各地推广者的努力,养殖户受益于科学养殖,沿海水产业形成了“无菌不养殖的说法!”天意EM原露在水产领域可减少甚至停止使用抗生素,底泥成为水中浮游生物的饵料从而形成有益的生物循环,EM原露不仅能解决目前水产养殖业面临的环境污染及病虫害、水产品品质等诸多问题,还可替代过去投入高、效果差的水环境治理方法,并且发挥根本性的作用。本篇文章是无锡退休水产养殖干部华荣生20年在水产业推广EM原露经验的一次经验交流分享,希望能给困惑中的水产养殖户带来光明、希望。
由于篇幅较大,此文分三次刊登,今天刊发的是第三部分。

三、疾病防治 使用EM原露泼洒水体,应用EM原露全程处理饲料后,河蟹疾病大幅减少,基本不需使用任何药物。但生石灰还是要用的,当发现池底积淤较多,透明度低,水色变浓,河蟹背甲色深黑,腹部出现水锈,步足末端变黄,每亩要用新鲜生石灰7.5-15kg,化成水全池泼洒,连续使用2-3次,每次间隔5—7天,可调节水质,增加水中钙的浓度,有利于河蟹生长和蟹壳色泽的变化。但生石灰不宜多用、重用、常用。同时避免与EM原露泼洒、河蟹脱壳同时使用,至少隔开三天。 EM原露的应用,要贯彻“无病先防、防重于治”的指导原则,蟹池一旦发病,再用EM原露效果就减弱,因此要坚持提早使用、持续使用的原则。
有关蟹池蓝藻、水浑、泛塘多发现象的一点看法 蟹池发生“水华”即蓝藻及水浑、泛塘现象,本人认为这些实际上是一个问题,也是一个根源,就是清塘不彻底。 大家知道,蓝藻爆发的原因就是水体富营养化,就是水体中有机物,营养物质氮、磷、钾超出水体自净能力后的必然恶果。而有机物和病害菌及其它生物99%深藏在淤泥之中,水体中的含量很少。如果放养蟹种前清塘不彻底,干塘时间太短,淤泥太厚,待到水温达到27度时,蓝藻极易爆发。而水浑和泛塘同样是由于鱼蟹在遇到缺氧、河蟹烦躁、池水倒流,吃食游动,天气突变等应激反应时搅动池泥造成的现象。因此,放养螃蟹后发生上述情况是必然的。十年前未听说蟹池有蓝藻,有浑水,更没有听说泛塘。因为养蟹不是养鱼,鱼池载重量大,密度高,水体浑重感重,而养蟹池要求的是清水养殖,不太可能发生上述现象,而现在发生了,也许是河蟹养殖的时间长了,又没有注重清塘这一工作而造成的。 蟹池发生蓝藻,现在大多使用杀藻药物,本人认为这只能起到暂时的效果,因为蓝藻鲜活时无毒无害,鲢鱼非洲鲫鱼都爱吃,但蓝藻干物质的蛋白高达80%,蓝藻死亡后会产生剧毒,对鱼蟹有害。根据我的经验有三种办法:一是发生藻害后首先要使用EM原露泼洒水体,用量1个PPM即可。泼洒EM原露的目的是快速消除死亡蓝藻形成的毒素,防止藻毒危害蟹类肝脏,并增加水体溶解氧和透明度; 二是在清晨于蟹池下风角打捞聚集的蓝藻,这也就是太湖多年来采用的治理蓝藻的办法。水面大的可以用水泵抽取蓝藻,把大部分蓝藻清除出蟹池。 三是最彻底的办法,就是在蟹池干塘后清除淤泥,把蓝藻种子堆垛发酵使其彻底死亡。蓝藻种子的皮十分坚实,又细又硬,一般杀藻药物杀灭鲜藻后,种子却沉淀于水下,不久又会生长,无法从根本上杀灭。在干塘时清理大部分蓝藻种子后,可挑选气温回升静好的日子,在池塘底部无法清理淤泥的地方,用250倍EM原露稀释液喷洒水体或淤泥表面,其作用是让蓝藻种子提前发芽,待寒潮来临时让其冻死,这也是EM原露在种植业上除草的方法。对于多年养蟹的老蟹塘,要重视河蟹起捕后的清淤工作,清淤后至少晒上半个月,用生石灰彻底杀毒消毒。
用EM原露全程养蟹,全程管控,这是一个新的提法,但却是我们已在实际养殖中应用了多年的技术,只是没有把EM原露应用中各过程、各阶段、各品种的点点滴滴的使用技术连接起来,形成一条线,一股绳,一种趋势而已。EM技术用于调水,我干了20年,EM用于改土,这是下一个20年要做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