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 ( Effective M icroorganisms) 是有用微生物群的英文简称, EM 是一种活菌制剂,由光合菌、放线菌、酵母菌、乳酸菌等 10 属80 多种微生物复合而成。EM 用于畜牧业,其综合效益表现在促进生长、防病抗病、除臭、改善肉质和提高饲料报酬 5 个方面。 90 年代初以来, EM 在我国养殖业上被广泛使用, 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我国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使用 EM 的标准, 为了检验其使用效果并为今后在畜牧业生产中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我们进行了 EM 发酵料在肉用仔鸡日粮中不同添加量的对比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 1 试验动物 试验于 1998 年 4 月 15 日到 5 月 22 日在平安县种鸡场进行, 试验鸡为4 周龄的京黄肉仔鸡, 共 200 只。 1. 2 EM 发酵料的制作 EM 菌剂, 由江西天意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提供, 活菌数不少于107/ ml, pH 值小于 3. 5。发酵料的制作: 将EM 原液、红糖、饲料按 1∶1∶500~1000 的比例配制, 具体步骤如下: ( 1) 先将 100g 红糖用 40℃左右的少量温水溶化; ( 2) 将 100mlEM 原液倒入溶化后的糖液中放置 2h, 使EM 增活; ( 3) 再倒入 15kg 水中拌匀; ( 4) 将EM 稀释液均匀喷洒在 50~100kg 饲料中混合均匀; ( 5) 将饲料装入塑料袋中压实密封,厌氧发酵 3~5d 即可。 1. 3 试验设计 试验按 EM 发酵料的不同添加量分为 4 组, 每组 50 只试验鸡。对照组饲喂 100% 配合饲料, Ⅰ组为 EM 发酵料10%加上配合料 90% , Ⅱ组为 EM 发酵料20%加配合料 80%, Ⅲ组饲喂 100% 的 EM发酵料。 1. 4 饲养管理 试验采用网上平养, 4 组鸡均在同一鸡舍饲养, 饲喂干粉料, 采食饮水自由。预试 7 天后, 每天记录采食量、温度及死亡情况, 防疫按常规生产进行。4、8 周龄末称重, 试验结束后计算个体 28 天的净增重、耗料量。 2 试验结果 2. 1 饲料发酵前后营养成份测定 经实验室常规分析, 配合料经 EM 菌剂发酵后, 干物质下降 13. 83%, 粗蛋白下降了 3. 18%, 粗脂肪下降 0. 1% , 粗纤维下降 2. 48% 。 2. 2 增重 试验表明, 肉仔鸡日粮中添加不同比例的 EM 发酵料, 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重效果。试验Ⅰ、Ⅱ、Ⅲ组的净增重比对照组分别增加 60g( P< 0. 01) , 105g ( P< 0. 01) 和20g。各组试验中, Ⅱ组的净增重比Ⅰ组和Ⅲ组分别增加 45g( P< 0. 05) 和 85g( P< 0. 01) 2. 3 料肉比及死亡情况 由表 2 可见, 4 个组中料肉比以Ⅰ组最低, 其次为Ⅱ组, Ⅲ组最高。所以, 日粮中添加适量的 EM 发酵料可以提高饲料的报酬。另外, 各组鸡的健康状况良好, 均无死亡现象。 3 讨论与小结 3. 1 饲料经 EM 菌剂发酵后, 其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等成分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这与朱建明等人的报道完全一致。 3. 2 从本次肉仔鸡的初步试验看, 在日粮中添加 20%的 EM 发酵料增重效果最好, 其次为 10% , 而 100% 最差。这主要是由于饲料经 EM 发酵后, 虽然蛋白含量有一定提高, 但总的来说营养成分降低了。EM 的功效主要表现在可以调节动物肠道内的微生态平衡,使有益微生物群占优势, 以增加机体免疫力。此外, 这些微生物在适宜条件下通过种群自身的繁殖和代谢可产生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一些酶, 从而提高饲料的消化率。 3. 3 从各组的耗料情况看, Ⅰ、Ⅱ组料肉比明显低于Ⅲ组和对照组, Ⅲ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这与饲料经 EM 发酵后营养成分的降低有关。 3. 4 EM 发酵料在肉用仔鸡日粮中最适的添加量, 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4 参考文献 1 郑世山等. EM 技术对育肥猪应用及效果的影响。饲料研究, 1997, (5) ∶10~11 2 朱建明等. EM 菌剂在养猪生产上的应用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1997, (3) ∶26~27 3 倪和珍等. 饲料添加剂的奇葩—EM. 饲料研究, 1997, (5) ∶2~4